你现在的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陈元:技术创新需要金融支持

发布时间:2016-03-15

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创造就业的重要动力。当前,新的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许多国家都在调整完善科技创新战略和政策,中国唯有更加积极地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制造业强国,才能赢得国际竞争中的主动权。

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经历多年快速增长之后,中国已经从低收入国家发展成为中等收入国家。面对经济新常态,中国政府提出供给侧改革,即通过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制度等生产要素的充分配置,实现中长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保障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稳定增长。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其中,劳动力、土地、资本等古典经济学的生产要素在中国进入中等收入阶段之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将是经济增长更重要的驱动力。供给侧改革在短期以结构调整和去产能化作为重点,但从中长期看,则应以科技进步和制度创新来驱动,从而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罗马俱乐部1972 年发表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预言经济增长不可能无限持续下去,因为石油等自然资源的供给是有限的,做了世界性灾难即将来临的预测,在全世界挑起了一场持续至今的大辩论。而长期的全球经济稳定增长则说明,增长可以无极限。经济学的新进展也说明了这一点。在引进技术创新、专业化分工和人力资本之后,经济学的内生增长理论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而劳动分工程度和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积累水平是决定技术创新水平高低的最主要因素,政府实施的某些经济政策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为推动供给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中国技术创新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

中国政府一直重视技术进步。回顾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从建立重工业体系开始的,建国初期国家把发展重工业放在重要位置,政府和企业的领导干部普遍高度重视技术,关心技术进步。当时首要的是学会使用工业机械设备,了解技术流程,生产制造出产品。在这个过程中造就了一批熟悉生产和技术的工业干部,成为国家的宝贵财富,为此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关键阶段,对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整个社会都重视和懂得技术的价值。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先后颁布了多项鼓励科技创新的相关法律,如专利法、科学技术进步法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法律法规,但总体而言,当前全社会促进技术发展的氛围和条件,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差距。根据路透社最新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全球100 家创新企业中,美国占了40 家,日本有30 家,而中国没有企业入围,这种局面与全社会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够、经济管理中的专业技术人才越来越少、金融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不足有很大关系,应当引起我们的充分注意。
企业是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但中国企业的创新驱动作用并不尽如人意。国有企业尽管能够更多获得技术改造所需的资金支持,但推动技术进步的动力并不足够强劲;民营企业对新技术有着强烈的兴趣和渴望,很多民营企业纷纷钻研技术、开发技术、购买技术,希望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率先获取市场效益,已经逐渐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然而民营企业能够获得的资金支持却非常有限。

金融支持技术创新存在短板

首先,金融创新滞后于技术创新。在金融支持产业方面,银行信贷政策主要是财务可行性评估为主,以土地和固定资产抵押作为信用结构控制风险。技术创新型企业往往无法满足相关的融资条件,因为这些类型的公司或项目所拥有的主要是未经市场检验的复杂技术和无形资产,项目审批者对具体的技术细节很难有充分了解,因而不容易给予这些项目和企业充分的融资支持。

其次,金融机构对企业发展的技术创新环节支持日益萎缩。银行往往只为工业企业提供流动性资金融资,而对与企业长期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研发、技术升级、技术改造不够重视。由于缺乏资金,企业创新投入严重不足。根据一些数据显示,中国以外的其他经济体研发支出占销售额的10% 以上,创新型企业甚至占到30%,而中国这一比例低很多。近十年来,日本和韩国的研发投入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3% 以上,美国的比例为2.8%,均高于中国的水平。

第三,没有形成覆盖整个创新链条的金融产品。新技术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属于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担保难和受歧视的问题。这些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常常由于规模小而达不到上市融资的要求,即便是战略新兴板也不能完全满足这些企业的融资需求。在创业初期,由于市场提供给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产品十分有限,间接融资仍然是这些企业主要的资金来源。

第四,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转化环节缺乏融资支持。技术创新向市场的转化之所以缓慢,存在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等政策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甚至是阻碍因素的问题,除此之外,缺乏对新技术从实验室到市场转化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也是重要的原因。

以金融创新支持技术创新

解决高技术企业融资难,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需要大力开展金融创新,深化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为技术创新提供坚实的资金支持。

首先,推动形成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新方法、新模式。打破评估抵押物只认可土地和固定资产的常规做法,开辟金融支持技术创新的通道。通过财政资金和金融资金的联合调配,引导资金流向创新和技术研发。开发性金融可以发挥中长期资金优势,支持国家重大技术创新工程,积极运用市场建设方法创新信用结构,破解技术创新的融资瓶颈,形成示范效应,大力促进技术资本化和产业化。

其次,在技术创新的关键环节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综合利用股权工具和债权工具,根据科技企业成长状况,提供适合其成长周期的金融产品。特别是在新技术研发阶段和科技成果转化阶段,采用风险补偿、后补助、创投等多种方式,为新技术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第三,开展技术鉴定评估,建立全国性的技术创新推动平台。借助技术专家团队的力量提升针对技术创新的专业化评审水平,对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资产形态——以技术为核心和市场价值的资产进行有效估值,为金融支持技术创新提供风险管理和定价依据,进而构建全国性的技术鉴定评估的大数据平台,为战略新兴产业的孵化和培育创造条件,服务《中国制造2025》和品牌建设战略。这方面,行业协会和金融类社会组织应该积极发挥社会平台优势,加强协作,主动承接政府转移职能,组织产学研等力量推动技术鉴定评估。

最后,金融机构还要充分发挥信息优势,协同支持技术创新。金融机构在提供信贷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发现那些关系国计民生、对技术创新有重大意义的项目,通过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长期合作关系,将这些项目纳入融资体系给予支持。对一些超大型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尽力促成产学研合作以及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供给侧改革。

(来源: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